1 2 3 4
正文
跳出传统的生产格局 让智造接地气

评论      本报评论员

       当前,市场需求清晰呈现出由批量化向定制化,单一化向多品种,周期长向更新快,大众化向个性化、高端化的转变态势,制造业企业要实现数字经济下大规模的小单快反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智能制造。

       智能制造并不只是简单的“用机器代替人力”,也不是小部分专家才能懂、才会做的高端技术。作为企业生产的一部分,智能制造还贯穿于产品设计、制造的全周期,其通过机器智能与人的智慧高效结合、流程系统的整合优化、工艺技法的改良精进以及创新,实现提质增效的根本目的。

       简而言之,智能制造是一门实用主义科学,有明确的应用目标,要解决实际问题,其推动力量是人的智慧和作为;检验“智造”成果的标尺,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了多少高精尖设备、覆盖了多少工序,而在于实践中有没有用到点子上,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。

       要让智能制造真正落到实处,就要主动跳出传统生产格局,让“智造”接地气、出实效。今年,联营公司办房及allwincity万象城电脑公司技术中心在办量大、办期赶的不利形势下,通过在设计上的工艺改良与管理上的改进提升,为大货的顺畅生产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技术保障,为集团企业的智能制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

       我们的“智造”之道,要从设计抓起。设计是接单的基础,是产品制造的源头,在样办制造过程中,我们可以对大货生产进行演预判。今年我们在此遭遇大旺季,一定要尽可能减少织造时间,给货期留出余地。在传统工艺无法提高效率的时候,设计人员果断打破旧有的操作流程和思维方式桎梏,沉入实践中深挖问题的根源,在明确的应用目标指引下多方研究尝试,探寻既能满足客户要求,又能符合成本、货期需要的改良方案,并多次迭代优化,确保最优方案给到货多期紧的生产部门,这样就为大货生产节省了制造时间成本甚至物料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效益,保证质量和货期。

       我们要践行“智造”,要接地气,要在实践中不断“推敲”,寻求成本、效益与技术方法之间的最优解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要找到细微之处的改善可能,再通过重构、优化、重组现有工艺,达到工艺的提升,不仅考验人的眼力、心力、能力,更考验其耐心与毅力。

       我们要把“智造”之路走通走顺,要协同。智能制造作为系统化工程,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,环环相扣、紧密相连,需要工序与工序、人与人之间有很好的协同配合,在技术改良的探索阶段,更需要不同岗位、不同专攻的人才之间良好互动、到位沟通、各出其力。与此同时,人与设备之间,人的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协同也不容忽视。一项针对十二个行业一千五百家公司的研究表明,当人和系统形成协同智能时,这些公司的绩效得到了最显著的提高。设备更新换代,人的认知水平、技术素养也要随之提升,只有持续学习、精进应用,确保人的智慧与机器智同步甚至稍有领先,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技术设备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智能制造并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,是在业务精进基础上的配套与赋能。二〇〇六年以来,集团通过引进设备、加强培训、深入实践等方式,持续推动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的转型升级,培养出一支肯思考、善创新的骨干团队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沉淀了许多实践经验,这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,要萃取,更要推广。从本期开始,二版新增专栏《“智造”进行时》,集中发表集团各公司在智能制造、创新改良上的案例思考,希望能以此为“星火”,传播智能制造理念,影响和带动更多人,壮大创新变革的队伍,步步为营,年年有成,最终积小胜为大胜、积跬步至千里,让企业走向高质发展。